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Bwin必赢国际资讯

人文与发展学院本科招生专业简介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03 22:00:57

/

人文与发展学院成立于2002年,由原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和农村发展学院合并而成。学院下设发展研究与社会政策系、发展管理系、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法律系、媒体传播系和外语系,设有农村区域发展、社会学、法学、传播学、英语等5个本科生招生专业。2010年起,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开设国际发展实验班。

“安社稷,济苍生,方为人文;重创新,求实用,乃有发展”。人文底蕴浓厚、科研特色鲜明、国际交流与合作广泛的人文与发展学院,热切期待您的加入!

一、农村区域发展

专业前景为了研究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资源枯竭、环境退化、贫困、机会不公平等传统学科无法独立应对的难题,发展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旨在指导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实践与政策制定。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农村发展中心(CIAD)经过1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于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率先设立了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该专业在全国发展领域内具有领先地位,其目标是通过教学、科研及实践活动推动发展学科的深入发展,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角、掌握先进发展管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管理和实践人才。2010年开始该专业下设国际发展方向,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角、掌握国际发展理念与方法的国际发展研究和实践人才。目前,该专业毕业生已在我国的发展管理、扶贫、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合作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与角色的转变、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理念的实施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整个社会对发展管理人才的需求将不断扩大。

学科实力该专业最早由我校引入,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包括17名教授以及23名副教授在内的45名教师任职于该专业的授课和研究,其中2/3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大多数有在国外学习或者工作的经历,学科背景涵盖与发展有关的经济学、管理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目前该学科研究队伍承担着国内外科研课题30多项,在贫困与反贫困、留守人口、自然资源管理、公民社会参与、公共政策与发展干预、国际发展合作等领域开展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视角,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和政策影响。与国内政策制定、实施部门、科研机构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与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组织、各国国际发展署等双边机构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民间组织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一方面培养掌握农村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培养国际发展管理的人才。要求毕业生掌握发展学科的基本理论、发展研究的基本方法,或掌握国际发展管理基本技能,具备在宏观政策层面、机构层面以及社区层面进行发展规划、项目实施、监测评估以及组织管理的能力。毕业生将成为从事农村发展研究、发展管理与发展实践的中高级人才,可就业于国内与国际的政府或非政府发展机构、政策研究与制定机构、以及非盈利组织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内容聚集了发展领域的最新理论与研究成果,一方面侧重于研究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侧重于研究将中国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应用于其他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实践中。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大量的实践将理论与方法同步传递给学生。本专业的培养包括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导师指导等三部分。其中课程体系由发展研究理论、发展研究方法、发展实践与项目管理等三大板块构成。此外,本科生在一、二年级还要学习农业与农村相关专业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除采用常规的理论教学法外,还采用参与式和案例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发展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则为学生提供实际运用发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年级以后的导师指导则具体、个别地帮助学生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与优势,加速成才的过程。该专业国际发展方向主要的专业课程均为双语教学,一些课程有国外教授进行合作教学。实践教学鼓励并协助安排学生在国际组织和海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普通发展学、发展研究方法、参与式发展规划,发展项目管理、传播与沟通、跨文化交流、现代培训理论与方法、推广学、国际发展援助、环境与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公民社会组织管理、区域发展分析等。

所授学位管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政府的政策研究与制定机构、大专院校、研究所等教学研究机构(如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社科院、农科院等)、国际国内发展机构(如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国际行动援助、全球环境基金、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救助儿童会、国际计划、香港乐施会、世界宣明会、宁夏扶贫与环境改造中心等)、地方政府机构(如北京、湖北、山东、广西、陕西、宁夏、黑龙江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行政单位)、管理咨询机构以及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如北京恩九信息咨询公司、大通国际物流总公司、三元公司、汇源公司、北京华为、伊利股份有限公司等),从事管理、研究、教学、咨询工作,以及中国的对外援助等工作。

深造情况本专业毕业生可报考本院的农村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区域经济学、社会学、农业推广等硕士研究生,还可以继续申请攻读农村发展与管理、社会保障和区域经济学等博士研究生。每年有30%左右的毕业生推荐免试或考上研究生,还有15%以上的毕业生申请到与我院有合作关系的国外大学继续深造。

二、社会学

学科实力本专业创立于1995年,具有社会学和人类学等方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社会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是我院最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本专业在全国农村社会学学科领域中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拥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5名。绝大多数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并具有海外学习或研究的经历。本专业在北京、河南、河北等多省市建有实习基地和调研点,同国内外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本专业先后承担了9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20多项横向合作项目,发表科学论文和调查报告数百篇,出版各类著作60余部,为国家的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专业特色社会学系教师以“了解真实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为己任,形成了以“三农”为重点的教学与科研特色。本专业研究方向涉及农村社会学与农村社区发展研究、农村公共管理、社会心理与人的现代化、农村家庭社会学与性别研究等方面,并在农村社会问题、农村发展、农村政治、社会保障、社会性别、农民教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才兼备的党政机关管理人才、市场调查人员、社会工作者、社会学研究人员,特别是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社会发展、社会保障、城乡社区建设、企事业单位管理和研究等方面的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熟悉国内外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与学说,通晓社会发展与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写作能力和公关社交及组织能力。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发展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教育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等。

所授学位法学学士

英语专业前景分析报告摘要_前景英语研究专业发展方向_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研究

就业前景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管理部门、市场调查公司等从事管理、调查研究工作,还可在工青妇等社会团体、民政部门、非政府组织、政策研究部门、发展规划部门、出版社、报社等领域工作。近3年毕业生去向分布情况是:约50%的毕业生通过保送研究生、考研或出国留学等途径继续深造;约20%的毕业生成为公务员或进入企事业单位;约30%的毕业生在市场调查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其他机构就业或成为大学生村官。截至2015年,社会学系已培养800余名本科生和200余名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管理、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学科研等工作,工作情况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深造情况本专业设有农村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乡村人类学等方向的硕士学位,并设有农村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发展研究、社会管理与社会政策方向的博士学位;每年约有50%的毕业生保送研究生、考取研究生和出国继续深造。

其他情况本系还承担农民问题研究所的主要研究工作。

三、法学

专业前景法学是一门具有深厚理论基础的应用性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所研究的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国家制度、公民权利,到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无不在法律的调整和规范之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法学教育和研究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科实力法律系于1993年成立,并于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拥有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法律系共有专职教师19名,其中,正高职3人、副高职14人,讲师2名。专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职教师的89%;博士14人,占专职教师的74%。法律系教师分别从事宪法、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经济法、诉讼法和国际法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法律系教师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50余本。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法律职业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公民素质和体能素质;具有较为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具有深厚的法学专业知识功底,系统地掌握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并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有关法律知识和法律规定办理各类法律事务,解决各类法律纠纷,并具有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能够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职业伦理原则,恪守法治职业道德规范的法律人才。

专业特色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理性的学问。法学是一门知识,在人类的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指导着人类向着文明进化;法学又是一门技术,规范着人类的行为,引导社会走向更加理性和和谐。本科法学教育着眼于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培养应用型的高级法律人才。大学本科法律教育在定位上是职业教育,其目的在于使法律人能够认识法律,具有法律思维,具有解决争议的能力。

主干课程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环境与资源法等。

所授学位法学学士

就业方向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到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检察机关从事立法、司法工作;可到各级各类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法律教学、研究工作;可到法律服务机构、仲裁机构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可到企业从事法律顾问或从事商业经营管理活动。

深造情况本专业法学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下设有经济法、环境资源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等二级学科,包括农村法治、食品安全法制、公司法与现代企业制度、土地与房地产法、自然资源法、环境法与环境政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方向。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有30%以上的本科生考取国内著名法学院校攻读研究生或者出国深造。

四、传播学

专业前景传播学专业是20世纪中叶形成的新兴学科,是以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的规律、探索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为旨归的交叉性学科。进入21世纪,社会发展和技术(尤其是新媒体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对国家与社会而言,新的传播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需要及时应对与解决;对个人而言媒介素养与传播技能也变得不可缺少。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传播人才,传播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学科实力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国内在本科层次第一批开设传播学专业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起步早,目前该专业有专任教师、实验师20名,80%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60%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多位老师具有国外留学和访学经历,承担着国家社科、教育部、科技部、国家广电总局、农业部等部委及北京市的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在乡村传播与纪录片、农业科教影视传播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本专业设有传播学硕士点招收乡村传播、影视传播、媒介社会学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建有现代媒体实验中心(含影视编辑实验室、新媒体实验室、演播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等),可满足多层次的传播实验实践教学。

培养目标本培养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复合知识结构,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表达与沟通能力,掌握系统的新闻传播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传播、新闻、影视等方向的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了解媒体发展趋势和中国三农问题,具备国际视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文理交叉、技艺结合的高素质传播人才。

前景英语研究专业发展方向_英语专业前景分析报告摘要_英语专业的发展前景研究

专业特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完成传播学基本培养规格和基本训练之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选择相关专业方向深入学习,影视传播实务侧重于纪录片、科教片创作,传播实务侧重于中国乡村社会的传播调查三舆情监测,传播理论侧重于传播理论前沿的学习,为继续深造(尤其是出国留学)打下扎实基础。另外,在实践教学方面,本专业具有鲜明特色,重视新闻传播的社会实践和调查,实行实践教学工作坊制度,多年来学生作品参加了多项国内外高水平的影视作品比赛,获得金奖、银奖和铜奖数十项。

主干课程

本专业的主干课程(10门):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影视导论、新媒体导论、传播伦理与法规、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技术与艺术、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纪录片理论与实务等。

本专业还设有多门基础理论与特色传播与影视实务课程,如传播学研究方法、舆论学、公共关系学、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媒介融合、媒介批评、媒介文化与社会、摄影基础、影视剪辑、视听语言、影视音乐、科教片编导与创作等课程。

所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胜任各类媒介机构的专业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从事宣传与公共传播工作、以及从事艺术创作与传播工作。

代表性的就业单位有:CCTV、BTV、凤凰卫视、上海文广(上海卫视)、解放军报社、新华社(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搜狐网、腾讯网、网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中央国际广播电台、北京教育考试院、北京市海关、体坛周报篮球先锋报、阿里巴巴集团、海南航空公司等。

深造情况学生毕业后,可在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电影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公共关系学、媒介经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继续深造。自2005年第一届本科生毕业至今,平均每年约有近30-35%的同学考研,考研保研的主要院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另外,每年20-30%的学生出国深造。

五、英语

专业前景随着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与教育领域的发展日趋国际化,各行业对于精通外语且具有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需求量骤增,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形势。英语专业既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英语实践能力,又注重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同时与本校主干学科紧密联系,以科技英语翻译为主,培养具有扎实的翻译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科实力英语专业成立于1996年,本专业现有5名教授、30名副教授、40名讲师。设有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教师具有博士和硕士学历,大部分教师有出国经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农业、外事、新闻、教育、文化等领域,从事英语教学、翻译、研究等工作;在商务、经贸等领域,从事管理、贸易等工作;在旅游、IT等领域从事导游、专业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高级专门人才。达到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水平;较熟练掌握第二外国语(日语)的运用能力。

专业特色本专业以英语翻译为主,侧重科技英语翻译,特色是将教学和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应用型高级英语翻译人才,使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翻译知识和技巧,熟悉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新环境,能熟练地运用英、汉语在农业、外事、外交、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从事口译、笔译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

主干课程语言基础课程: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外教口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词汇学,基础写作,报刊时事英语阅读等;人文类课程:英语国家概况,欧洲文化入门,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跨文化交际,语言学概况,学术论文写作等;专业主干课:翻译理论,英译汉,汉译英,高级口译,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经典翻译名篇赏析等。

所授学位文学学士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在农业、经贸、文化、教育、科研等行业及部门从事翻译或教学研究工作,也可报考翻译硕士(MTI)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

深造情况每年有30%左右的学生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地址:BWIN·必赢(中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1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Bwin必赢国际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湘ICP备05012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