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Bwin必赢国际资讯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导师组介绍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03 22:04:23

/

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科教学导师组介绍如下:

李小芳(导师组长),女,陕西洛川人。1995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外语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晋升为讲师,并于2004年获陕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2006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外语教学工作。2004年,2007年,在由中央电视台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的“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荣获复赛指导教师三等奖。2006年获我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奖。2008年,获由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教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指导教师一等奖。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核心论文5篇;并参与“延安大学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及第4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的“陕北域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究,主持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的题为“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基教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科研课题研究。

张志敏,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语篇分析,批判性思维。在国内外学术研究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译著1部,编写教材1部(副主编),主持校级科研项目6项,主持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子项目1项。

代表成果有:

1、译著《怪诞现象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2014年3月。

2、教材《批判性思维》(副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

《批判性思维》修订版(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3、项目批判性思维研究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子项目,项目编号。

4、近几年独立发表论文

儿童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两种模式,《延安大学学报》,2013(1)。

无缝衔接下的错乱情节—《献给爱米丽的玫瑰》的衔接和连贯分析,《延安大学学报》,2012(2)。

困境下的优雅—解析《杀人者》中的悲情硬汉安德森,《雪莲》,2012(6)。

曹操的《龟虽寿》与丁尼生的《尤利西斯》之比较,《延安大学学报》,2009(5)。

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延安大学学报》(教育研究专集),2009。

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人称代词下指照应,《中国校外教育》,2009(5)。

6、获奖

延安大学1990-1992学年教学质量优秀奖,1996年度延安大学505基金奖,2003年延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陕西省优秀科研成果奖,延安大学第三届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二等奖,2010-2012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高治东,副教授,副院长,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英国教育哲学学会(PESGB)会员,延安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西南-西北外语教学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语言认知、语言哲学、英语教育心理学。在《外语电化教学》、《西北大学学报》、《宁夏大学学报》、《人文杂志》等CSSCI核心期刊、以及《延安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英语教材6部,教辅2部。主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校级项目3项,校级学术专著资助项目1项,参与厅级以上项目4项,校级项目4项。

主要代表成果有:

1、著作

uage:(校学术专著资助项目,待出版)

2、教材

《新视野大学英语实训教程4》(参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9月。

《应用型大学英语》(快速阅读1)(参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应用型大学英语》(泛读2)(参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新综合英语-读和写2》(副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新综合英语-综合训练与自测2》(参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新综合英语-读和写教师用书2》(副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3、项目

主持: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B15-16),“十一五”国家课题“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子项目,2008年。

延安时期外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0年。

外语能力形成的动态意义模式研究,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2年。

外语学习者双重文化身份特征及其差异性共构(),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人文社科专项)项目,2013年。

外语学习者文化身份差异性共构及其教育意涵,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2013年。

中外大学本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以中美英捷日为例(-05),延安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

基础英语精品课程,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08年。

英语语言学,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09年。

参与:

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统一的有效教学方式,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7年。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办学品牌与特色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7年。

陕西省独立学院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及对策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2010年。

4、论文

大学英语教学核心要素的特征及教学模式的转变,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第2期。

空间介词多义性的哲学认知研究——以英语介词over为例,西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研究模式的转变与建构,宁夏大学学报,2009第3期。

英语多层定语语序的认知分析,阴山学刊,2013年第1期。

英语教学材料的“真实”与“真实性”,延安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实现,延安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

话语线性结构问题的认知分析,延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延安时期外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延安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反单向性照应生成的认知机制,延安大学学报,2012教科版。

空间介词渐变特征的具身认知探析——以空间介词-After为例,山西师大学报,2013年第S3期。

话语线性结构的认知解读,商洛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元认知意识指导,硕士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获奖等。

获延安大学教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被授予2009年度延安大学和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被评为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07年度先进工作者;获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13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三等奖二项,二等奖一项。

延安学院英语专业分数线_延安学院的英语专业如何_延安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前景

李艳,教授,副院长,1993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陕西师范大学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学科教学(英语)、英语教学。从教以来,共发表论文和译作3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教育厅、延安市、延安大学科研项目10余项。获得各种奖11项。

代表成果有:

1、论文

1)“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策略”于2005年3月发表在《甘肃社会科学》

2)“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于2010年8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3)“中西文化差异背景下的翻译及教学”于2009年8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4)“以色列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译介”于2007年7月发表在《时代文学》

5)“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实践方法研究”于2008年5月发表在《黑龙江高教研究》

2、项目

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汉英文化差异构成的翻译障碍及其对策研究”

3、获奖

1)2005年获得陕西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

2)2007年获延安大学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

3)2009年获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李世荣,副教授,副院长,1997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外语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西方文论。从教以来,在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发表各类文章20余篇,主持省部级、地厅级项目各1项,主持参与校级科研项目6项。

王巧云,女,汉族,1970年11月生,陕西府谷人。1993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外语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3-2004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访学,2004年12月任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2006年受聘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王巧云副教授先后给外国语学院本科生讲授《基础英语》、《二语习得》、《写作》、《论文写作》等课程,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讲授《社会语言学》、《学术与学位论文写作》等课程,曾获2005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英语听力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校级校改项目。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主要获奖情况

1、高级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延安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11月

2、高级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陕西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4月

田玲,副教授,1999年宝鸡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从教以来,在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及其它各类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项目1项、地厅级项目3项、校级项目3项。参与教育部、教育厅等科研项目5项,获得各类奖励10项。

代表成果有:

1.项目

(1)“延安红色旅游英译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主持

(2)“五四前后翻译与政治的互动关系研究”()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主持

(3)“以红色旅游英译促进延安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22)延安市科技计划发展项目主持

2、论文

(1)“近代外国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北方论丛》2010(4)(CSSCI来源期刊)

(2)“佛经翻译中的读者观照及其影响”《齐鲁学刊》2008(6)(CSSCI来源期刊)

(3)“鲁迅与傅雷翻译观之比较研究”《齐鲁学刊》2014(3)

(4)“红色陕北民歌英译研究----兼评《东方红》两个英译本”《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14(2)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3、获奖等

(1)延安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2)延安大学第四届“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二等奖

(3)延安大学首届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4)延安大学2012年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张纪鸽,女,汉族,1972年5月生,陕西合阳人。1995年7月毕业于延安大学,并在延安大学从教至今。2005-2006年在中山大学访学。民进党员,2006年受聘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纪鸽副教授先后主持参与项目3项,公开发表研究论文10余余篇,。

研究论文

1、浅析英语诗歌中的跨行及其翻译,延安大学学报2006.8

2、罪恶灵魂的战栗——再谈麦克白的悲剧,名作欣赏2006.7

3、Addie’,现代情报2006.8

4、文学教学中的本土意识浅析,文教资料2006.7

5、《威尼斯商人》的悲喜剧因素,电影评介2007.1

6、欢乐颂歌中的不和谐音,电影评介2008.11

7、文艺复兴时期的“引诱诗”初探,山花2009.12

项目

1、英语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的角色转变及学习策略来源:延安大学科技处

2、文学系列课设置与阅读课教学改革来源:延安大学教务处

获奖

1、延安大学第二届“教授风采”讲课比赛二等奖

2、2009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党小玲女,副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从教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9篇,主持校级教改项目1项

白海瑜,女,1970生。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及外语教学。1989-1993在延安大学外语系就读,毕业后留校任教。1998-1999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访学,研学英语语言学。后在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同等学历研修班学习,并于2005年获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为主的科研方向,撰写的《模糊语的语用功能及其语用失误》、《广告语言中语言变异的表现形式及运用》等十几篇学术论文先后发表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等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上。主持校级教学科研项目2项,参与校级及省级项目4项。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

拓欣,女,中共党员,文学硕士,教授。1991年毕业于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1996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获第二学士学位,2005年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5年聘副教授任职资格。历任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团总支书记,党总支秘书,院长助理,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任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外语系主任、党总支书记。从教以来,曾先后在北京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学习或访学。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与语言教学工作,为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跨文化交际协会会员。在《中国大学教学》、《学术界》、《延安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参编国家十二.五重点规划教材1部;参与国家级研究课题1项,主持或参与完成省级研究课题4项、校级科研项目5项。工作以来,多次荣获陕西省英语演讲大赛、陕西省英语竞赛一、二、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延安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延安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等十多余次。

刘百宁,女,副教授,1989年7月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12月聘副教授任职资格,2006年6月受聘“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从教以来,先后主编出版著作1部、合作出版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独立或合作完成研究课题8项,在研课题3项。先后获得延安大学“五O五”教学奖1项、青年教师优秀奖1,延安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英语教学。

贺小华,副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语言学。从教以来,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篇。主持各类科研课题7项,其中省级课题3项、厅级1项、校级3项。撰写的《论语境建构的主体控效》、《语域对语篇连贯构建的贡献》、《国外高教管理模式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启示》、《对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思考》、《浅析福克纳作品的历史文化韵味》和《幽默与讽刺之上的寓意构建》等论文先后在《社会科学家》、《宁夏大学学报》、《中国成人教育》、《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作家杂志》等刊物上发表。

屈彩娥,副教授,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小说,英语教学。开设本科生和硕士生课程五门:《高级英语》《大学英语》《大学英语EAP之英美文学赏析》《英美小说》《十八世纪英国小说》,主持参与省级、校级课题18项,指导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20余篇。

代表成果有:

延安学院英语专业分数线_延安学院的英语专业如何_延安学院英语专业就业前景

1、项目:

延安时期英美文学传播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口头文学视野中的陕北说书英译研究()陕西省教育厅项目

延安时期来华美国作家笔下的延安形象研究()延安市社科联项目

基于文化体验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04)延安大学教改项目

延安时期的外国文学研究(-10)校级引导项

陕北说书英译研究(-17)延安大学社科基金项目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中国研究2013年横向课题

2、论文:

《帕梅拉》中理查逊的信体小说艺术和他的道德说教《陕西高教》2016(9)

婚姻在莎士比亚戏剧《一报还一报》中的作用《海外英语》2015(4)

明清时期基督教与儒家的跨文化交流《语文学刊》2014(12)

’《校园英语》2014(11)

陕北说书英译研究屈彩娥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7).

一双透明的手---解读毛姆短篇小说《患难之交》,《山花》,2011(3)

《帕梅拉》手中的“魔棒”——理查逊小说《帕梅拉》解读,《名作欣赏》,2010(8)

任务型教学法在非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09(9)

3、获奖:

2015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基于英美文学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3年11月首届延安大学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2011年3月延安大学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2010年5月首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比赛(陕西赛区)三等奖

2006年9月延安大学首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

马军校,男,生于1977年11月,副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14年6月受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在《作家》、《芒种》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济慈诗歌神韵探析》、《之意象分析》、《论英国十四行诗诗体的流变》、《试论萧伯纳中的少校之变》、《王尔德对维多利亚时代婚姻观艺术性的揭示—以为例》、《存在即是追寻---中齐林沃斯的生存意义简析》论文六篇,参与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陕北域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14)”、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延安时期外语教育的特色及启示()”省部级课题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一项。

党文霞,女,生于1971年3月,副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14年受聘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在《时代文学》、《商场现代化》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浅谈元认知与英语阅读》、《英汉委婉语语用功能比较》、《语篇分析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认知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大学英语教学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论文五篇。主持陕西省教育厅2013年专项科学研究项目()、校级项目各一项。

惠霞,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论、外语教师教育。从教以来,主要讲授大学英语及专业《英语教学论》课程。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3项,主持“外语教师发展模式及其应用研究”校级项目。发表翻译作品及研究论文十余篇。

代表成果:

1、大学英语教师发展模式探析《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改进经济欠发达地区高校英语教学对策2009年第15期《中国成人教育》

3、从建构主义视角谈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模式的转变2007年第2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4、西北地区基础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调查与思考2009年第18期《教学与管理》

5、英语听力课教学方法浅谈2004年第3期《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6、泛读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2005年第4期《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7、《英语知识》2004年第5期

获奖情况:

2007年6月,延安大学第二届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特等奖

2013年11月,延安大学首届微课教学大赛二等奖

2014年6月,延安大学第三届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王黎娜,女,汉族,1980年8月生,陕西安塞人。2005年毕业于延安大学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教学论,2013年受聘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3部,主持参与各类项目4项,并获各类奖励6项。

主要代表成果有:

1.项目:

(1)陕北民间文化艺术英汉双语语境构建研究—以安塞县为例()

(2)《拉格泰姆时代》的后现代性研究(-14)

2.论文:

历史的复制与创造—《拉格泰姆时代》的互文性研究,《长城》核心,2012年1月;

构建英美文学课程语料库突破课程教学瓶颈,《陕西教育》,2012年5月;

《拉格泰姆时代》中的不确定叙事者及其隐喻,《短篇小说》核心,2013年4月

《拉格泰姆时代》中现实主义书写的双层隐喻,《芒种》核心,2013年9月

从解构到重塑—《紫色》男性角色的女性主义解读,《小说评论》核心,2012年5月;

文化全球化背景下陕北民间文化艺术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榆林学院学报》,2013年6月

陕北民间文化双语构建现状及对策的实证研究,《延安大学学报》,2013年5月

3.获奖

2010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1年第二届“外教社杯”全国英语教学大赛陕西赛区二等奖;

2011年第四届延安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

2013年延安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13届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

2013延安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地址:BWIN·必赢(中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1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Bwin必赢国际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湘ICP备05012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