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Bwin必赢国际资讯

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近十年现状与分析

文章作者:佚名    时间:2024-01-04 05:02:15

/

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近十年现状与分析

孙富香,董会庆

【作者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语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年第3期P44-48页

【分类号】

H315.9

【分类导航】

语言、文字->常用外国语->英语->翻译

【关键字】

商务英语翻译研究角度

【摘要】

商务英语伴随着当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而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性亦日益凸显,各高校为培养相应的人才而纷纷设立商务英语翻译这门课程。基于2006—2015,十年间我国外语类核心期刊、著名外国语院校学报和重要国内会议论文集对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现状进行实证分析,分别从语言学理论、跨文化交际、修辞文体、认知、翻译标准/原则等9个角度展开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并指出该领域研究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以及具体应对措施。

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与之相关的商务英语亦经历了一定的繁荣与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在国内率先设立商务英语这门课程,并取得成功。随后许多高校开始试点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带动了商务英语翻译的发展。笔者通过对2006―2015最近10年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现状分析,指出该领域发展的可喜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促进我国尤其是各高校商务英语翻译的深入研究以及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一、商务英语翻译

商务英语( ),顾名思义,是指在商务环境中使用的英语。更为具体来说,是在建立了深厚的英语功底基础上,强调商务知识的运用。现在学界统一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 for , ESP)中最重要的分支。要深入了解商务英语,必须先要了解其历史。翁凤翔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远到汉代的丝绸之路开通,近到现代我国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如火如荼的展开,全方位对我国商务英语的历史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并指出商务英语有望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戴年则从社会实践的角度,追溯了中外商务英语的起源和发展史[2]。概括来说,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是指各类与商务英语有关的笔译和口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关键词”和“篇名”分别检索“商务翻译、商贸翻译、经贸翻译、外贸翻译、金融翻译、财经翻译、广告翻译、合同翻译、专门用途英语翻译”,可以得到大量的相关论文,我们的选材源于2006—2015年10年间《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中国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外语界》《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等著名外语类院校学报以及国内外重要会议论文集。经过搜集整理,得到相关论文136篇,其中会议论文27篇,大多来自福建省外事翻译研讨会与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目前该领域对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综述性论文比较少,只有4篇[3-6],与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的火热相比,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商务英语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使学界对当前商务英语翻译的现状有系统的了解与认识,并找出当前研究的不足,笔者对以上搜集的关于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进行了分析,图1显示了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现状。

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因_原因英文高级表达_原因英语翻译

就像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一样,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总体不偏离价值规律。从图1中可见,虽然最近10年论文发表数量有涨有落,但总体呈稳定发展趋势,每年论文发表数量维持在10篇左右。说明商务英语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经引起业内注意,并得到持续的关注。同时,纵观我国近10年对外贸易发展情况,也可以得出同样结论:虽然每年贸易量有增有减,但对外贸易额和贸易领域总体呈现稳定增长和不断扩大趋势。这个结果与叶兴国[7]等人对我国商务英语发展趋势的研究基本吻合:我国大陆地区商务英语论文发表数量增加趋势和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大致相同。作为以国内外贸易为依托、以英语为基础的商务英语,伴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说明我国业内对商务英语的研究是基于具体实践的,以实实在在、正在发生的贸易为研究关注点。商务英语的生命在于运用,其价值在于促进国际范围内的商务贸易流通。各位专家学者和商务英语爱好者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势必会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有所贡献,以学术研究为支撑的商务活动,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并凭借这一后盾支撑,商务英语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并会逐步走向成熟。

二、商务英语翻译内容和研究角度

商务英语研究包含很多内容,具体有广告、品牌商标、外贸函电、外贸合同、标识/公示语、谈判、商务交际、司名/地名、对外招投标说明书、企业外宣等都属于商务英语研究的范畴。

研究角度是研究者主体意识介入研究客体的途径,任何文章都有自己的研究角度,由于角度不同,同一个研究对象,可能呈现不同的风貌。同样,商务英语翻译作为研究客体,不同人会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分析,这样方能全方位显示研究客体的全貌。笔者对所搜集的136篇论文根据研究角度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尝试以不同角度解读当前商务英语翻译研究。根据研究角度,可将这136篇文章分成9大类,分别是语言学理论角度、跨文化交际、修辞文体、认知、翻译标准/原则、翻译教学/教材/学科建设、翻译方法/技巧/策略、翻译失误/问题及对策和其他。

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因_原因英语翻译_原因英文高级表达

由图2可见,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商务英语翻译是主流,占比25%;其次是从翻译方法/技巧/策略角度,占22.06%;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批判式研究也逐渐兴起,说明学界对商务英语领域日渐熟悉,开始用批判式眼光来研究;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开始有学者从哲学、心理学的认知角度开展研究,对个体的翻译心理过程进行分析,但数量相对较少。

原因英语翻译_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因_原因英文高级表达

语言学理论主要是指利用语言学中的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翻译,比如,洪明[8]、杨琪和包通法[9]、潘洞庭[10]、刘驰[11]、王皓[12]等人从20世纪70年代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 )角度来研究广告等商务英语翻译,他们认为商务翻译也必须遵循目的法则,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或修改,更加注重目标接受者的反应;还有学者从评价理论、关联理论、图式理论、模因论、对等理论、功能理论等角度切入,涵盖了语言学中大部分理论范畴。

跨文化交际主要指的是关注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差异。周剑波等以蒙牛广告语英译失误为例,从跨文化营销传播角度,提出必须进行科学的商务翻译策划,尤其是通过受众反馈调研,以成功实现企业的跨文化营销[13]。这类文章更加关注商务文化语境中的文化信息差异,最大程度实现文化信息等值。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翻译人员培训都归类到翻译教学/教材/学科建设这一角度,最近几年该角度的研究得到长足发展。比如,对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商务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口译教学和考试改革探究、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分析、机辅商务翻译课程建设与教学系统的研发、商务英语项目化教学设计等等,都属于该角度范畴。专业人才培养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如何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设置反映市场需求的课程,培养高质量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很多高校都在探索。

商务英语翻译毕竟不同于普通的翻译,鉴于其内在特殊性,在翻译商务文本时不能照搬常规的翻译标准或原则。因此,有学者开始针对商务英语文本的特殊性来提出自己的翻译标准或者原则。比如,李明清则根据商务英语文体的多样性探讨翻译标准的多元性,提出了“变通”原则[14];徐锡华和伍锋根据格赖斯(Grice)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从语用学角度分析了商务英语的基本特点,并提出“精确”、“简洁”、“清晰”和“灵活”商务翻译的4条基本准则[15];翁凤翔研究了普通翻译标准后提出了商务翻译的4Es标准,即原文与译文在语义信息、文体信息、文化信息、商务功效4个方面的对等,译本的商务功效对等是商务英语翻译的终极目标[16]。这些翻译标准或原则基于具体的商务实践,对我们的商务英语翻译标准化和规模化具有指导意义。

汪璧辉和顾维勇从认知角度讨论商务英语翻译的偏差问题,指出商务翻译并不是语言符号之间的简单转换,涉及复杂的认知过程[17]。个体和社会认知需求以及译者自身的认知背景都会影响商务翻译行为,导致翻译偏差出现。因此,译者应该根据社会认知需求,使个体认知水平与社会整体认知状况保持一致,努力减少偏差,逐步趋于完美,这样才是双语契合度高的的翻译。

翻译方法/技巧/策略也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角度。有问题就会有方法,每个学科或者领域都会有相应的方法,这也符合省力原则,以求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的效果。柳青军[18]分析了商务英语的词汇特征并提出相应的翻译技巧;蒋林平研究了金融英语翻译中语序转换的方法[19];黄樱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报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如专业术语与习语、动词、经济数据和文化差异的处理等[20];吴庆雯受许渊冲汉诗英译的启发,在词句、段落、难译的口头禅和篇章4个层面探讨了商务广告翻译中的信息重组[21];鲍文基于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翻译理论精华,提出了商务英汉/汉英翻译的文本分析、规范程式和变通调适等3个宏观策略,可以说是对翻译策略的创新[22]。

修辞文体角度则大多分析商务英语中的隐喻及其翻译方法,根据商务英语文本的具体文体特性来探讨翻译。如顾维勇和孙维林指出:目前人们对商务英语的文体意识淡薄,严重制约和影响了译文的质量和商务英语的教学质量[23]。因此,应从商务文本的文体着手,根据商务语境选择正确的语义;高新华和刘白玉[24]则研究了金融危机中英语隐喻词汇的翻译,提出认知理论是隐喻翻译的理论基础,重点讨论保留隐喻形象、借用隐喻形象和舍弃隐喻形象三种翻译方法。使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保留商务文本的原文风格,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

有些学者从商务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失范、错译、误译着手,着重分析了错误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比如,刘白玉认为英语术语“CIF”不应译为“到岸价格”,指出了业界学界普遍译为“到岸价格”的错误所在,追根溯源,举例论证,并给出正确的翻译“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指定目的港)”[25];梁雪松则指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商务英语翻译》的失范和误译,并进行了纠正。我们在学习商务英语词汇或术语时,往往太依赖教材,缺乏批判式思考,不能或不敢向权威质疑,这在学生群体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26]。

其他角度的研究则包括很多新的视角,比如国内逐渐兴起的语料库研究方法,徐珺和自正权从建立财经新闻英语原文本和其对应汉译文本平行语料库入手,分析了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27];吕和发和王同军认为商务翻译前期调研在商务翻译实践中既是第一步,也是文本信息传播过程中检验评估,乃至计划协调下一个文本信息传播方案的重要步骤[28]。该文以美国某公司想要打入中国市场为例,说明国际品牌的本土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前期应对目标市场进行认真调研,才能取得成功;何家宁[29]则另辟蹊径,探讨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以商务口译学生作为词典的潜在使用者,根据学生提取商务英语口译词语的特点提出七条词典编纂原则,这不失为较为新颖的研究切入点;李传芳根据商务英语英汉翻译实证研究,在借鉴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通用英语(EGP)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30]。

三、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呈现繁荣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商务英语翻译自身的理论还未确立。与其他学科或者专业实践落后于理论的情况不同,商务英语应用与理论研究不平衡,是理论落后于实践。纵观这136篇代表商务英语翻译领域领先水平的论文,可以发现,尽管从理论角度探讨商务英语翻译的论文占绝大多数,但是都是借用的语言学理论来研究商务英语翻译问题。商务英语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要有自己的科研方法和理论体系建构。这方面还需要我们努力,从商务英语的特殊性出发,重点研究其内在的独特性,借鉴常规翻译理论以逐渐建立起属于商务英语自身的理论体系。

2.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并未受到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重视。现在商务英语教学成果最好的当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些院校的学习资源相对丰富。相比之下,其他院校的教学资源则相对匮乏。优秀的商务英语教师是“商务”的核心,商务英语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商业背景。只有具备语言、商业知识、商务技能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传授给学生商务英语的实用知识,更能辅之以大量的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的讲解,知识面涉及管理、贸易、法律、财会等商务活动,显然在这些方面仍显不足。各高校可以加大商务英语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强教学硬件设施配置,开展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老师有激情教,学生有动力学。

3.整体来看,我国对商务英语研究大都从一个或几个较具体的点或面进行切入,来得出宏观结论,这样会导致以偏概全。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相对成熟基于语料库的方法,进行商务英语翻译认知实证研究或者实践研究,从宏观上把握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的动态和特点。

4.选题重复现象严重。不管是一般学术期刊的论文,还是本研究所选核心期刊上的高水平论文,都存在这种普遍现象,创新性不足。比如本研究选取了34篇语言学角度的论文,其中8篇文章从目的论来谈论商务英语翻译,17篇文章分析广告英语的特点和翻译技巧问题。科研论文代表着学术前沿的研究成果,我们应该立意新颖,丰富领域知识,开发新的研究视角或者钻研新的内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新的东西,这才是我们不断的追求。

5.与其他学科交叉合作成果不突出。如果我们一直局限在一个领域中,思路就无法开阔,很难发现新的东西。自古文史哲不分家,可以从哲学、逻辑学、认知科学等角度为起点。各高校应该从课程设置上入手,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其他学科的选修课程,比如金融、会计、国际贸易、生命科学、信息技术、农学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我们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勇气和魄力,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不断开拓出崭新的研究领域。

四、结语

我国最近10年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在一批专家学者和商务英语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科研成果日渐丰富,商务英语也正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也应注意到,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翻译研究仍有一些不足,理论体系不完备,缺乏拥有实战经验和教学经验富足的优秀教师,论文选题雷同现象严重等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学界的高度关注。

参考文献:

[1]翁凤翔,辛瑞娟.商务英语:历史、现状与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2012(4):43-47.

[2]戴年.商务英语的起源与发展史简述[J].理论月刊,2010(6):88-91.

[3]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1):80-85.

[4]吴智慧.国内商务英语翻译研究综述[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2):54-57.

商务英语翻译的原因_原因英语翻译_原因英文高级表达

[5]徐珺,夏蓉.我国商务翻译研究十年现状分析(2002—2011)[J].中国外语,2013(4):11-18.

[6]鲁伟,李德凤.财经金融翻译研究在中国:回顾与展望[J].中国科技翻译,2015(4):31-34,45.

[7]叶兴国,虞娅娜,冯陆炜,等.中国商务英语研究:现状与趋势[J].中国外语,2011(2):57-62.

[8]洪明.企业外宣广告翻译的目的论维度[J].外语学刊,2006(5):103-106.

[9]杨琪,包通法.“以文谋钱”的翻译目的论——广告文体翻译的理论思辨与实践[J].上海翻译,2006(3):32-35.

[10]潘洞庭.目的论对商务翻译的启示[J].外语学刊,2010(5):116-118.

[11]刘驰.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11(3):109-112.

[12]王皓.从目的论视角看广告翻译的再创造[J].中国科技翻译,2013(1):27-29.

[13]周剑波,蒋璐,吕和发.商务翻译策划——以蒙牛广告语英译失误为例[J].上海翻译,2014(1):40-43.

[14]李明清.基于“变通”原则的商务英语翻译[J].外语学刊,2009(1):120-122.

[15]徐锡华,伍锋.合作原则与商务翻译的四条基本准则[J].中国科技翻译,2008(2):22-25.

[16]翁凤翔.论商务英语翻译的4Es标准[J].上海翻译,2013(1):34-38.

[17]汪璧辉,顾维勇.从认知角度看商务英语翻译偏差[J].上海翻译,2011(03):43-46.

[18]柳青军.商务英语词汇特征分析及翻译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10(3):89-93.

[19]蒋林平.金融英语翻译中的语序转换[J].中国科技翻译,2012(3):15-17,44.

[20]黄樱.全球化背景下财经报道的翻译技巧与方法[J].上海翻译,2013(2):34-37.

[21]吴庆雯.英语商务广告翻译的信息重组——从许渊冲汉诗英译的启发谈起[J].中国科技翻译,2014(4):36-38,42.

[22]鲍文.商务英汉/汉英翻译宏观策略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5):20-25.

[23]顾维勇,孙维林.商务英语翻译的文体意识[J].中国翻译,2010(5):67-70.

[24]高新华,刘白玉.金融危机英语隐喻词汇的翻译[J].外语学刊,2010(5):119-121.

[25]刘白玉.英语术语CIF不应译为“到岸价格”[J].中国科技翻译,2010(1): 60-61,33.

[26]梁雪松.《商务英语翻译》的失范与误译[J].上海翻译,2013(4):77-80.

[27]徐珺,自正权.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财经新闻汉译本的词汇特征研究[J].中国外语,2014(5):66-74.

[28]吕和发,王同军.商务翻译与调研[J].上海翻译,2011(2):40-44.

[29]何家宁.英汉汉英商务口译学习词典编纂原则[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1):82-84,76,95.

[30]李传芳.EGP词义石化对ESP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基于商务英语英汉翻译的实证研究[J].外语界,2009(4):38-42.

地址:BWIN·必赢(中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551号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4 Bwin必赢国际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湘ICP备05012289号